English

为大型文化活动确立新支点

1999-11-25 来源:光明日报 谌强 我有话说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综合性的国家级国际艺术节,同时也是第一个在一座城市定期举行的中国国际艺术节,但与以往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不同的是,11月2日开幕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集中展示中国文化艺术、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同时,却不靠国家拨款和政府投入,而是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

为此,早在艺术节的筹备过程中,组委会便成立了资源开发部、市场交易部等面向市场的职能部门,开始了市场化运作。资源开发部在其运作过程中,面向市场,举办名人名作精品展、金秋笔会、迎艺术节欢乐周等一系列活动,制作海报、明信片,出版艺术节节徽纪念画册等,拓宽了文化市场,开发了相关文化产业,为艺术节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艺术节参演剧目的选择上,同样十分注重其市场生命力,要求参演剧目不仅要有较高的艺术质量,而且必须面对观众,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为此,艺术节组委会今年7月和8月先后在上海举办过两届入围剧目洽谈会,将经组委会严格挑选确定的参演剧目推进演出市场,一改过去大型文化活动中由国家拨款或政府投入的方式,而让演出公司、演出剧场、演出团体三方直接见面,具体洽谈其剧目参加艺术节的相关事宜,如各项费用的报价、收支和结算以及演出时间、剧场、旅程和住宿等。仅以上海市演出公司为例,其斥资1000万元,接下了10台大戏。两次洽谈会后,艺术节的所有参演剧目都在演出团体、演出公司、演出场所三方代表的交易洽谈后最终确定,国家和政府虽然没有投入一分钱,却通过市场化运作达到了艺术节期望的目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并非等同于一般市场交易中的纯商品交换方式,而是充分考虑到了文化艺术作品特殊的属性。例如,所有参与洽谈的剧目,都是由艺术节组委会确定,保证了艺术节参演剧目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但又通过剧目洽谈会的方式体现出剧目的商品属性,演出公司代理所选定剧目的各项事宜,通过市场手段来保证收支平衡或赢利;如果只是以赢利与否来作为选择剧目的标准,又有可能使一些从艺术节要求必须考虑而又成本过高的剧目落选,例如藏戏《文成公主》因为是远道而来,演职员的赴沪旅途费用不菲,一车道具如果空运上海运费高达10万元,为了节省经费而用汽车运到上海,4000多公里也要走上艰难的10天,按理说这样高成本的项目让演出公司接下可能困难,但组委会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便让演出公司同时接下其他估计会有较大利润的项目,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从这样的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在市场化运作方面的一些新想法和新做法。

演出票销售也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市场化运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总共52台剧目的集中展示,对演出市场的操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此,组委会有关部门制订了详细的宣传、促销计划,并将原有的上海文化信息票务中心联网售票点扩容发展到了16家,几乎覆盖了全上海的各个区域,甚至地处偏远的宝山也因为宝钢有较多外商而特别设置了一个联网售票点,加上上海大剧院、上海体育场、上海戏剧学院实验剧院以及上海市文化局临时售票点等,为方便中外观众购票做了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市场化的运作还体现在将演出票收入作为一种“压力”,放在了代理各剧目演出事宜的演出公司的肩上。演出公司在代理剧目之初,已先行投入,如售票不好,只能自己面对尴尬,这就要求演出公司在市场化运作上有更多更细的考虑和做法。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音乐剧《未来组合》,总共10场演出,是艺术节中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按理说售票难度不小,但因该剧目符合青少年的审美需求,代理该剧目演出的机构便将售票的目标主要定位在学校和团组织,艺术节尚未开幕,已售出80%的演出票。与这种有着较大观众群的剧目相比,一些小剧种小剧团演出票的销售方式更耐人寻味,如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演出的《董生和李氏》,梨园戏虽是很小的剧种,但演出主办机构将目光投向了在沪的福建籍人士,通过其同乡会仍获得了可观的票房,艺术节开幕前的统计,该剧目的已售票高达总票数的99%。

演出交易会的举办,也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市场化运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艺术节组委会特地变更了原定的交易会地点,选择了刚刚成功举办过全球《财富》论坛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作为交易会场地,事实证明,这一极富市场眼光的选择,对海外演出商有着更大的吸引力。首届交易会的交易内容以演出剧目为主,在为期3天的交易中,共有96家中外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和演出团体参加了交易会,共签订了48份合作意向书,待文化主管部门审核后执行;还达成了157项口头协议。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市场交易部部长干树海说,交易会虽只有短短的3天,却花了300天来做准备,虽无政府投入,却通过市场化运作做到了收支平衡,这说明市场化运作是我们今后办节的新支点。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司长刘胜利在谈及此点时也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市场化机制引进艺术节,无政府投入,却取得了成功的突破,这可以说是今后政府举办各类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的新路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